敏盛YOUNGBODY健康商城-敏盛醫療專業團隊推薦-品質安心的保健食品
老人禁不起摔,骨鬆性骨折後的併發症會要人命!

老人禁不起摔,骨鬆性骨折後的併發症會要人命!

Nov 23. 2023

 

年紀愈大,愈禁不起摔。長者因為骨質疏鬆,跌倒後常常引起髖關節、脊椎、手腕骨折,不僅要承受疼痛之苦,進而影響未來健康、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日後的生活品質。

2018年已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14%以上)的臺灣,骨質疏鬆是老年人非常重要的健康議題。然而在發生骨折以前,當事人通常不會有症狀,因此骨質疏鬆症的嚴重性,往往被長者與其家屬忽略,很多人更是因為跌倒骨折,才發覺有骨鬆症。因此,藉由瞭解發生骨質疏鬆的原因,才能做好骨鬆的預防。

 

老人容易骨折是因為骨骼裡的膠原蛋白減少

 

小朋友活動力強,在玩耍過程中不小心跌跤,很快就能爬起來繼續玩;老人就不同,即使輕輕跌一跤,骨頭可能就斷成好幾截,這是因為不同年齡層骨質的成份比例不同。

骨骼是一種兼具韌性與硬度的組織。其中的韌性來自於含量35%的有機物(其中約90%為膠原蛋白),而硬度則來自於65%的礦物質(鈣、磷、鎂等),這樣的比例令骨骼擁有最佳的韌度與硬度。

有機物含量愈高讓骨骼愈有韌性與可塑性;而無機物含量愈高使骨骼愈硬但愈脆。骨骼整體的特質由有機物與無機物這兩種成分的比例決定,而兩者之間的比例會隨著年齡、生理的變化而改變。

兒童的骨骼有機物比重較多,因此硬度差,但韌性及可塑性大,雖然不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而老年人骨骼中的無機物(鈣質等礦物質)的比重相較於兒童多(但總量也隨年紀減少),而有機物(蛋白質)的比重較兒童少,因此韌性減少,骨骼較脆而易折斷,而且不易癒合

 

 

跌倒後,才驚覺骨質疏鬆

 

人的骨質密度在35歲達到高峰,隨著年齡每年密度降低.骨質疏鬆症,骨質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而變脆,就像遭到白蟻蛀蝕的樑柱,變得脆弱易碎。

骨質疏鬆症為一種慢性疾病,好發於老年人,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事實上,骨質疏鬆在發生骨折以前不太有症狀,一般是跌傷造成骨折後才驚覺已經鈣質流失、骨密度下降,最終被確診為骨質疏鬆。遺傳占了很大的因素,若父母親、祖父母等血親有骨質疏鬆症,表示天生骨本較少,須提早預防。

雖然骨質疏鬆通常沒有症狀,不過如果您是上述的停經、高齡、有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加上自我觀察,例如,與年輕時相比,您的是否有變矮了?又或者,您是否有駝背、腰痠背痛等現象,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警訊。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併發症

 

一般的骨折,往往需要高強度的外力撞擊。『骨質疏鬆性骨折』不同,患者是可能只是跌倒、撞擊、彎腰搬重物、扭腰等輕微外力衝擊就可能導致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可能長期殘疾、後續的失能與併發症可導致死亡。舉我國為例,據健保資料庫2000年的統計,因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女性可高達15%,男性則為22%,因此人老禁不起摔。

骨鬆性骨折好發部位:

˙手腕:通常是快跌倒時,反射性伸出手撐住地板,進而斷裂。

˙脊椎:常見為壓迫性骨折,易發生於腰椎及胸椎附近。

˙髖部:發生率較脊椎骨折低,但因容易產生多種併發症,故致死率最高。

致死的主因在於骨鬆性骨折的併發症:骨折後可能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營養不足,進而免疫力降低。當患者長時間臥床,增加血栓、褥瘡、泌尿道、肺部感染等併發症,最後導致死亡。

看到骨鬆性骨折併發症的嚴重性,是否有讓您心生警惕?切勿等到年紀大,骨質疏鬆症上身,才想到要「養骨、保骨」。

 

 

藉由「骨質密度」檢查可得知自己是否骨質疏鬆

 

根據醫學統計,骨質密度(骨骼質量,bone mass)通常在35歲達到巔峰,隨後礦物質逐漸流失。一般而言,女性骨質流失最快的時期是停經後5年內,脊椎密度平均每年減少3~6%;男性也會骨質流失但是流失的速率較為穩定,依據不同部位,每年流失約0.5~2%。

若有停經、高齡、家族史,除了自我觀察(變矮、腰痠背痛),您也可以到醫院或健檢中心做『骨質密度(BMD,Body Mass Density)』檢測,這是評估您骨質健康狀況方法,既快速又方便,可以用來發現骨質疏鬆症、判斷未來發生骨折的風險、以及評估骨質疏鬆症治療的效果。

 

養骨方程式=鈣+維生素D+運動

 

骨骼的基本材料,包含『鈣質』與『膠原蛋白』,因此均衡飲食非常重要;骨骼的生長,還需要『性賀爾蒙』促進,這也是停經後的婦女(缺乏性賀爾蒙),容易骨質流失的重要關鍵。

骨質疏鬆症涉及鈣質的流失及骨骼整體結構的變化,要強健骨骼,不是只吃吃鈣片就萬無一失。

1、維生素D:

飲食中光有鈣質並不足夠,吃進來的鈣質要好吸收,還需要維生素D的協助。維生素D是一種皮膚經由日曬、人體即可自行合成、製造的營養素。根據臨床統計,約有半數國人體內維生素D不足,因此建議適度接觸陽光,或者也可每天補充維他命D。19歲以上成人一天至少要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才足夠。而針對高危險群,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建議,每日應攝取「1200mg的鈣質與800IU的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

2、蛋白質:

補充足夠的鈣,還需要有其它的營養素。隨著年紀,胃酸越來越少,消化吸收愈來愈差,蛋白質等營養素容易不夠,都會影響骨骼健康。另外,蛋白質也影響身體的肌肉組成,進而影響身體的核心穩定度,決定了摔倒的風險。

3、負重運動:

每日從食物裡攝取到足夠的鈣質,當血液裡有足夠鈣質(血鈣),就不會因為身體其它細胞組織需要鈣質而從骨骼裡提領(骨骼的鈣質釋放到血液裡),因此可維持骨骼的鈣質(骨骼的鈣質與血鈣維持動態平衡)。

若想多存骨本,只靠飲食、營養品並不足夠,想把鈣質存進骨骼裡,一定要加強骨骼『負重運動』。只要骨骼有受力,骨組織偵測到重力、壓力,就能夠刺激骨細胞生長、運作。

4、改變生活型態:

戒菸:抽菸會減少骨質密度。

減少飲酒:過量的酒精會直接抑制造骨細胞。

維持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過低會增加骨鬆症的罹病率。

若不想年長時也飽受骨鬆之苦,那麼,就要從青壯年開始養成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開始認真『存骨本』。一旦年紀漸長,可以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若發生骨質疏鬆,記得尋求醫療單位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