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也是病?
睡眠呼吸中止症分為阻塞型、中樞型、混合型三種,其中阻塞型的患者居多。而且多為隱性症狀不自覺的人。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簡稱OSAs)是一種高風險的睡眠障礙,在睡眠時因喉部組織的放鬆塌陷,造成呼吸道狹窄,並且產生鼾聲,嚴重時會導致呼吸氣流無法進入肺部,呼吸中止引起血中含氧濃度下降甚至窒息的現象。雖然腦幹會感應到血氧下降或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硬是把深度睡眠的人喚醒。於是此情況在患者不察覺下,一個晚上不斷重複停止及恢復呼吸數十甚至數百次的睡眠剝奪。這樣的睡眠品質會導致白天嗜睡、早上頭痛、工作效率下降、精神不濟、駕駛或操作危險器械的意外頻傳。
OSAs影響的不只是日常精神
OSAs有文獻證實同時也是醫界公認的併發症:動脈粥狀硬化、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衰竭、中風、胰島素抗性、代謝症候群、認知障礙、並且增加猝死機率、阻塞性肺病、氣喘、胃酸逆流、慢性喉炎。
害人於無形之間,需要認識危險因子
據統計77%的打鼾患者不確定自己有沒有打鼾,23%的患者甚至堅信自己不會打鼾。所以如果有睡眠時間與日常精神不成比例、白天腦霧、夜尿、夜間驚醒、肥胖(BMI>30)、大於40歲、男性或更年期後的女性、抽菸、飲酒習慣、家族病史等現象,都是OSAs的危險因子,建議接受檢查以免遺憾。
傳統睡眠檢查:標準但不完美
傳統睡眠實驗室PSG檢查需在醫院過夜檢查,並且需要排隊3~6個月才能安排,加上從就診、安排檢查、排程、看報告、安排治療的過程必須多次來回醫院與住家,對現代一般上班族生活習慣有不便之處。在醫院過院的檢查必須連結多條導線,造成受測者的不適感。以上因素直接或間接地讓本來就缺乏意願的患者更加反感,造成很多實際上已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對自己健康的威脅毫無所悉。
在家簡易睡眠檢查:稍微方便但不標準
為了突破傳統檢查的不便,許多廠商開發了在家睡眠檢查。檢查時黏在身上的導線變少,也不用睡在醫院,但民眾仍須往來診所與廠商之間數次。雖然創造一個便利的流程,但實際操作起來效果仍然不顯著。同時這樣簡易的檢查,受到學術質疑,與標準檢查結果有差異,當然也無法連結到正確治療方式。
檢查不出來的打鼾OHS
為什麼傳統睡眠檢查稱不上完美?根據統計台灣人口中約有6%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美國的文獻紀錄發生率也介於5~10%之間。但事實上遺漏了10%的肥胖者罹患的是「肥胖-低換氣症候群(Obesity-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這類的患者經由傳統的睡眠檢查PSG會呈現偽陰性。但由於腦幹中樞對低血氧或高二氧化碳的感知能力已經鈍化,肺部阻力升高,比正常人多了3倍的呼吸費力,與我們熟知的OSAs有一樣的風險與併發症。